日常生活

懷念那些梧桐樹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6:19 來源:qugla.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公眾微信號
我一直認為,行道樹,應該是一座城市內涵和品位的象征之一。它不僅能夠亮麗環(huán)境,點綴風景,更能見證事物變遷,記載城市歷史,而諸多行道樹中,梧桐樹最具有代表性。
現(xiàn)在,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道路四通八達,尤其是老城區(qū)道路改造和“四路”建設的完成,使整個城區(qū)的城市面貌和交通狀況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道路更加寬敞,視野更加開闊,道路兩邊的高樓仿佛在一夜之間冒起,大小車輛在路上來往穿梭……這一切,喧囂而繁雜,忙碌而有序,但總覺得缺少了什么。要不是太陽真實而直接地炙烤在玻璃幕墻和水泥路面灼痛雙眼,要不是東張西望尋找避曬的陰涼場所而不得,很難有人會想起那些曾經排列整齊寂靜如閱兵的梧桐樹。
在我印象中,最難忘的就是老城區(qū)回龍路那一段的梧桐樹。從巖塔下坡經汽車站一直到東門橋,街道兩邊都是高大的梧桐,遮天蔽日,綿延數(shù)里,密密的樹葉遮蓋了整個街道,使整個城市多了一份清幽和寧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直不知道這些梧桐樹有多少年了。大約是上世紀90年代初,這些樹就一人合抱不住,那時候城區(qū)內最為繁華的就是這條回龍路。記得當時紫舞路一片泥濘,禾家山一帶沒有打通;祥龍國際酒店還是一幢爛尾樓佇立在街邊,巖塔處路段的坡度讓很多騎行者繞道,人民廣場叫做“大操坪”,還有圍墻圍著;澧水大橋是城區(qū)內惟一的一座大橋,東門橋還是一個老渡口,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等著過河……
因為當時大庸一中不允許初中生住宿的緣故,我有整整一年幾乎每天都要在這條路上穿梭,與這些梧桐相伴,得到它們的呵護。
清楚地記得每天天還未明騎單車下巖塔陡坡的愜意,耳旁生風,滿目幽綠,一盞盞路燈漸行漸遠,偶爾從茂密的樹葉上滴下的露珠正好落在嘴里,宛如瓊漿;放學后一群同學一字排開,騎行在這綠色通道里,一只毛毛蟲掉入其中一個的頸中,車鈴聲不斷,歡笑聲不絕;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到十字街的新星電影院包場看電影,都是排著長隊從一中步行而來,經過這段路的時候,但見重重枝葉外驕陽如火,濃密樹蔭下行人悠然自得,一路綠蔭庇護,我們也輕輕松松。因為這些梧桐樹,我們充滿了活力和生機;因為這些梧桐樹,我們也多了幾分閑適和從容。
一年里,我們感受著回龍路段的梧桐在春天青澀嫩綠的發(fā)芽,夏天肥厚茂盛的長葉,秋天漸黃漸落的凄美,冬天玉樹瓊枝的空靈;四季輪回,我們自己也一天天成長。從生物老師那里知道了梧桐的綱目科屬,知道了它為優(yōu)良的庭蔭樹和行道樹,能夠隔音吸塵,并學會了將梧桐樹葉夾在書頁里做標本;從來自外地的語文老師那里知道了詞牌名“鳳棲梧”,知道它又叫“鳳凰樹”,是一種吉祥高貴的樹?!对娊洝ご笱拧防镉小?a class="insidelink" href="http://qugla.com/Scenic/List_27.html" target="_blank" title="鳳凰古城">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的記敘;《莊子·秋水篇》有“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的描述;《三國演義》里也有“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的感慨;民間更有“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的俗語。我那時甚至天真地以為,“回龍路”之所以梧桐樹茂盛,是因為引來了金鳳凰,有龍有鳳,實現(xiàn)了“龍鳳配”,也一直頑固地認為回龍路只有栽種梧桐樹最適合。
不經意間,回龍路已經多次整修改造,以往的梧桐樹蔭長廊也在這條路上消失已盡,走在光禿禿的路上,想到梧桐不在鳳凰飛走,回龍路豈不孤單?心居然有一絲隱痛!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wǎng)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