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在自滿與菲薄間認清自己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0:33 來源:qugla.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在不斷進行的變革、來自社會的斥責壓力和惶恐張望中,中國教育迎來了一次有趣的PISA考試。3年一次的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調查結果日前公布。首次參加PISA的上海15歲在校生,在閱讀素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全部三項評價中,均排首位。
作為國內教育最發(fā)達地區(qū)的上海,15歲孩子在學習素養(yǎng)上的三項全球“第一”,當然還不能代表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嚴重不均衡的中國教育的普遍狀況。然而,這一次上海孩子的“第一”,還是讓很多人瞪大了眼睛,興奮了神經,特別是中國的教育界,以及關注教育的人們。
測試結果甚至讓歐美輿論“震驚”地得出結論:除了想方設法出國留學外,中國教育也正在“迅速趕上”。美國人對比了自家孩子的成績,看見了危機,甚至提出要“向亞洲學習”。種種外來的關注和熱議,像一劑強心針,陡然給了中國教育界一些自信:原來,我們的教育并非一無是處。
近30年的中國教育,似乎總在矛盾中別扭地行進,一面是教育界內部改革新動作多多,“改革成果”輝煌;一面是社會各界看到的教育問題和不滿情緒逐年增長。自視甚高,或自我菲薄,兩種不良傾向同樣強烈。教育問題要想理順,走上健康發(fā)展之路,實在不易。比如,我們關注到了死記硬背、灌輸式填鴨式教育的弊端,意識到了作業(yè)負擔重、應試教育對創(chuàng)造力的磨損,滿心羨慕西方教育的自由探討模式,卻往往忘記了,中國固有的尊師重教、長于課堂學習和記誦的文化傳統(tǒng),正是東方教育之長。
上海孩子的全球“第一”,照見了中國教育的長項與短腳。我們的教育,在延續(xù)傳統(tǒng)與吸納國際經驗之間,該如何自處,實在值得好好思量和研究。未來10年,教育改革走到深水區(qū),課題多多,如果沒有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和清晰堅定的立場,改革只怕仍會被急功近利牽引,難免時時撞墻。
......................... (據《人民日報》)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