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澧水流域土家服飾文化素描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8:39 來源:qugla.com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公眾微信號 土家服飾是土家族的標志,是土家文化的載體。澧水流域土家服飾,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分為古代土家服飾和近現(xiàn)代土家服飾兩個發(fā)展階段。
歷史文獻中關(guān)于土家服飾的記載僅只言片語,土家地區(qū)出土的服飾彌足珍貴。先秦時期,土家祖先身穿“草衣”或者獸皮。據(jù)《王氏族譜》載:“蠻人衣著草,居巢穴”。服飾研究著名專家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中說:. “約在原始紡織技術(shù)昌明之前,. 曾有一個手編織物做衣服的階段?!?a class="insidelink" href="http://qugla.com/cityinfo/15580531721.html" title="永定區(qū)">永定區(qū)羅水鄉(xiāng)土家族茅古斯的“草衣”多以茅草、稻草、棕葉、棕片編結(jié)。每服由五塊組成,一塊扎在腰間成裙狀。秦漢以后,直至魏晉南北朝,古籍留下一點服飾史料,如《后漢書》載:武陵山區(qū)土家祖先以“寅布”為賦。《南齊書》亦載:. “衣布徒跣?!?a class="insidelink" target="_blank" title="張家界">張家界市城區(qū)出土的漢代銅俑頭戴編織帽,下身著裙,左肋佩長刀,右肩挎佩帶。土家部落首領(lǐng)八部大神神像上身穿素色短衣,下身為八幅羅裙。八幅羅裙由八幅打花土布做成四十八勾圖案,土家語稱它為“莎士格”。土家梯瑪做法事時穿的八幅羅裙用赤、橙、黃、綠、青、藍、紫、白8色八幅布料做成,下擺吊8枚方孔銅錢,裙片繪龍、日、月等圖案,系在法衣內(nèi)腰部,下垂及地。
元明清時期,土家先民服飾的特點為短衣短裙,衣裙盡繡花邊,頭裹刺花巾帕,高髻螺鬟,喜垂耳圈。明代容美土司土家詩人田信夫的《澧陽口號》反映澧水流域土家服飾:. “高髻螺鬟盡野妝,短衣穿袖半拖裳。兒夫不習(xí)衣冠語,逢著游人只道印?!? 清代《乾隆永順府志》載:. “土司時,服飾不分男女,. 皆一式頭裹刺花巾帕,衣裙盡繡花邊?!痹撝具€載:“(桑植縣)土民散處山谷間,男女短衣跣足,. 以布裹頭,服斑斕之衣?!?998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在永順縣老司城紫禁山明代古墓中首次發(fā)現(xiàn)了八塊人物造像磚雕。八位男性上身為麻布短衣,交領(lǐng)窄袖,兩袖飾有花邊,為四十八勾圖案。檐子走線,對扣。下遮八幅羅裙,前后各由四塊組成,每塊接縫明顯留線。八幅羅裙拖地,但無圖案裝飾。2000年,張家界市文物工作隊考古學(xué)者在市城區(qū)子午路發(fā)掘了一具明代女尸,女尸下穿八幅羅裙,并蓋土家織錦。根據(jù)歷史文獻和明代文物來看,土家先民男女不分的五色斑斕羅裙在明代已有改變。由此可見,清代“改土歸流”以前,土家先民多穿“琵琶襟”上衣,下為八幅羅裙。上襟和下裙多用土家織錦縫制,五彩斑斕,別具一格。男人穿的八幅羅裙為直線素色,保留衣袖、檐子的部分圖案裝飾。女人日常服裝八幅羅裙仍有“四十八勾圖案”。石門縣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土家八幅羅裙用彩線繡有二龍戲珠和印花圖案。清代“改土歸流”以后,土家服飾被強令改制而逐漸發(fā)生變化。因性別、年齡不同,服飾逐步有所區(qū)分。滿族服飾進入土家地區(qū)、代替了八幅羅裙。土家男子改穿欄桿“滿襟衣”,兩袖挑有花邊:便褲用白布做褲腰,褲腰寬大,褲筒短小,筒邊繡有彩色花邊,故清代《嘉慶慈利縣志》記載:“庶民繡衣絲履,童子亦公然裘帛?!眿D女改穿長衣,據(jù)清代《同治保靖縣志》記載:“婦人穿長衣、長裙”,裙用土家織錦制作。清代《嘉慶龍山縣志》也載:“土夕王善織錦,裙、被之屬,或經(jīng)緯皆絲,或絲經(jīng)棉緯。挑、刺花紋,斑斕五色?!笨傊?a class="insidelink" href="http://qugla.com/fengqing/11113024413.html" target="_blank" title="澧水河">澧水流域古代土家服飾樸素?zé)o華,正如明代《萬歷慈利縣志》所載:“衣服儉素,無絲纻文綺。至大家子弟,亦不敢服華衣以見人?!?BR>現(xiàn)在,澧水流域邊遠村寨仍然保留土家服飾。土家老年男子頭包青布帕子,額前包成“人”字形;仍穿“滿襟衣”和稍短素色便褲。中青年男子穿緊身對襟衣,紐扣為七對。中年男子多為黑色,袖口、襟沿貼青色布條,腰飾如意鉤。青年男子多為藍色,鑲花邊。土家男子都穿用白布做褲腰的青、藍布“抹腰褲”,褲口處,青年鑲花邊,中年貼異色布。土家婦女頭纏青絲帕子,. 即《清代康熙慈利縣志》載:. “今近蠻峒婦人皆用方素蒙頭?!贝┯议_襟“外托肩”矮領(lǐng)衣,沿領(lǐng)口至前襟及袖口有不同顏色的寬布鑲花邊和繡花“欄桿邊”,外套挑花圍裙;褲子多為青、藍色,鑲有褲腰,褲口有不同顏色的寬邊,接寬邊處用色布綴三條梅花邊;穿繡花鞋,纏白色裹腳布,挽粑粑髻,插銀簪,戴耳環(huán),戴銀手圈和金戒指。土家少女梳單長辮,扎紅頭繩、打花結(jié),戴耳環(huán),穿紅色或綠色“外托肩”上衣,衣肩、胸襟及袖口綴三條五色梅花條,內(nèi)穿白布汗衣;褲子膝部及邊沿繡三條五色花邊或以十字挑花美化褲腳。另一部分土家姑娘穿八幅羅裙、百褶裙或筒裙。手腕戴銀手圈,戴金戒指,腳穿紅布繡花鞋,穿白色襪子。土家男女兒童服飾多用花布做成,也有在素色布上繡花的。幼兒皆戴花帽,春戴“紫荊冠”,夏喜“蛤蟆帽”,秋多“八角帽”,冬戴“虎頭帽”,帽正面釘“八仙”和“銀蝶”等銀飾,頸戴項圈,胸前套繡花圍兜;手、腳戴銀圈,上系三顆銀質(zhì)響鈴;穿布質(zhì)貓頭鞋,繡彩色花草。
為了促進文化與旅游結(jié)合發(fā)展,推動少數(shù)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保護,一批導(dǎo)游員服裝、講解員服裝、土家織錦馬夾、挑花手帕、挑花圍裙、挑花桌布等土家服飾應(yīng)運而生。根據(jù)湖南省政府[2009]41號文件關(guān)于傳承民族服飾的精神,張家界土家繡莊聘請湖南省政府參事室副主任陽盛海、湖南省群眾藝術(shù)館副研究館員田順新和《湖南民族服飾》一書主編何相頻等民族服飾研究專家為顧問,把土家織錦元素融入土家服裝,設(shè)計了導(dǎo)游員服裝、講解員服裝、飯店服務(wù)員服裝、演員服裝、學(xué)生校服、政界要人盛裝等土家族高檔服裝近百種款式,得到湘鄂渝黔土家族研究專家認同,市場前景看好。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免責(zé)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wǎng)編輯或轉(zhuǎn)載稿件,內(nèi)容與相關(guān)報社等媒體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分享到:

復(fù)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