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化

青少年時代的磨難和抗爭(六)

更新時間:2018-03-19 12:07:05 來源:qugla.com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公眾微信號

    (六)住巖
  
    1976年初冬,我受生產(chǎn)隊派遣,到南康電站工地去修水壩。
  
    南康又稱“亂坎”,是我故鄉(xiāng)桑植縣劉家坪境內(nèi)一處深山峽谷的險峻地段,澧水的一條支流從中穿過。筑壩所在地無法安營扎寨,民工都住在離水壩約2里遠的一個村子里。我到工地報到后,指揮長安排我一個特殊的任務:讓我當工地宣傳員。并派人在水壩附近的一處山腰巖里設(shè)了一個廣播室,將公社廣播站的機械設(shè)備也裝了進去。我的任務就是白天下工地采訪寫稿,播放音樂,另讓一位女赤腳醫(yī)生兼做廣播員。晚上則由我一人住在巖值班守廣播室。我接到這一任務時,心里感覺很高興,因為畢竟“脫產(chǎn)”了,活兒比較輕松,于是就滿口答允了。
  
    第二天,我就在那個巖里開了一個地鋪。那個巖實際上是一個大巖罩遮住的平底內(nèi)面積不大,約有10余平方米,一人多高。口邊的巖罩較高較寬,民工割了些茅草遮蓋了大半邊,只剩下一道空門可以自由出入。這個的垂直下方約20多米即是河床,往上30余米便是水壩工地。
  
    我在內(nèi)安置好后,當天就下到工地作了些采訪,寫了幾條表揚稿,中午和下午,就用柴油機發(fā)電,由那位女播音員播了表揚稿,又放了一陣音樂,那效果相當不錯,由于地處峽谷,廣播里的聲音格外清晰動聽。
  
    當日收工后,我隨民工一起到離水壩工地約兩里外的食堂吃了晚餐,晚上就一個人走回來住到了巖里。夜幕降臨,我點亮油燈,開始看書。此時萬籟俱寂,唯有腳下的河水嘩嘩流不止。一個人處在這樣孤獨的環(huán)境中,我感到有些新鮮刺激,又有些擔心緊張。萬一晚上有壞人闖進來怎么辦?或者有野獸闖進來怎么辦?此處荒無人煙,離最近的民工住地都有兩里路遠。如果出現(xiàn)不測事件,我也只有豁出去了!如此作了最壞的打算,我也就坦然多了。晚上看書累了,一覺就不覺睡到了大天亮。
  
    謝天謝地,這樣連續(xù)多日,晚上睡在巖都沒有什么事發(fā)生。但有天夜里,我睡得正香,猛聽到巖罩上“嘩啦”一聲響將我驚醒,我一骨碌爬起來,口里大喝一聲:“誰?”,卻沒人應聲。我捏亮手電,走到巖罩門前一照,發(fā)現(xiàn)鼎鍋大一個柴蔸掉在了地下,方才明白,可能是巖壁上方的柴蔸干了,被風吹落掉下了地,使得我虛驚了一場。第二天,我把這事對那位女廣播員一說,她聽后驚訝地說:“你的膽子真大!一個人晚上睡這里,難道就不害怕?”我說:“沒什么可怕的!”她又說:“假如有鬼你也不怕?”“我不信有鬼!”我告訴她,我是個唯物論者,一直不信鬼。記得明朝時,有人間大哲學家王陽明:“有人夜怕鬼者,奈何?”王陽明答日:“只是平日不能‘集義’,而必有所慊,故憾。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見王陽明《傳習錄》)我想,自己平生未做虧心事,當然也就不怕鬼。就這樣抱著一副坦蕩胸懷,我仍然無所畏懼地在巖里一個人堅守著值夜。住過一段后,我對這巖生活已很習慣。并將巖命名為“靜心齋”,在里面一直住了三個多月,其間利用晚上時間全面復習了一遍中學課文,這為第二年恢復高考制度后我的高考中榜也打下了良好基礎(chǔ)。1977年春節(jié)前一天的上午,我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離開了南康水電站旁的那個巖。臨行前,我在巖壁上還題留了四句墨跡:“臥嘗膽三月整,艱難困苦皆歷盡。他年跳出龍門去,豪氣直沖九天云。”
  

張家界旅游網(wǎng)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wǎng)編輯或轉(zhuǎn)載稿件,內(nèi)容與相關(guān)報社等媒體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